“全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40%在农村,这意味着基层肿瘤防治的需求非常大。”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说道。
据2020年全国肿瘤登记监测点上报数据显示,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392.9万例,癌症死亡约233.8万例。这其中,农村地区新发病例数约占全国新发病例40.14%,死亡例数约占全国死亡例数43.07%。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总体城市略高于农村,而死亡率农村却略高于城市。
“肿瘤全周期管理,包括防-筛-诊-治-康五个阶段,无论是早诊早治的服务能力,还是肿瘤规范化治疗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城乡不平衡的情况,因此补齐短板是提升整体癌症防控能力的关键环节。”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首席专家季加孚介绍。
(资料图)
农村很多癌症没有早期发现
二十多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WHO宫颈癌防治专家组成员乔友林一直奔走于乡村之间。至今让他印象最深的其中一位患者叫做申兰兰(化名)。
“1999年,我们去到山西襄垣县为当地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时,团队查出申兰兰患有宫颈癌早期,经过治疗痊愈。在愈后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她突然就哭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哭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姐姐和母亲。”乔友林介绍,申兰兰的母亲60岁时死于宫颈癌,那时还没有早筛早治;后来,她姐姐也得了宫颈癌,这时虽然已经有了早筛手段,但因为不相信筛查技术,申兰兰姐姐从没有参加过早筛,发现时已是晚期,去世时才59岁。
类似情况在农村并非少数。两周前,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赵辉在门诊遇到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人。“老人已绝经近20年,但这两年又出现阴道断断续续出血症状,近两个月还出现阴道排液,才在子女劝说下到医院就诊。”赵辉说,经检查,老人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且已发生淋巴结转移。虽然通过手术老人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她还需进一步放疗和化疗。
“如果两年前及时就诊手术,她的疾病很有可能临床治愈。”赵辉介绍,那些一查出来就是晚期、肿瘤细胞已扩散的患者,大都是早期有症状但没有引起重视,到最后追悔莫及。
谈起农村妇科肿瘤治疗的现状,赵辉最苦恼的就是患者就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一位患者出现阴道出血及疼痛,有些基层医生会先给予止血和止痛治疗。而我们遇到这样的病人,一般做法是先做肿瘤相关的排查,待器质性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等可能性排除后,才会给止血或止痛等对症治疗。
防癌意识欠缺、专业人员不足是难点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张汉(化名)被评估为肺癌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后,发现了疑似早期肺癌的病变。现场的工作人员建议他接受进一步的诊治,由于涉及侵入性的操作,张汉很不理解:健健康康的人来做免费检测,又没有任何症状,怎么就查出病了,还需要做手术?两年后,张汉出现咳嗽、胸痛等一系列症状后去医院就诊时,已是肺癌中期。
顾晋指出,“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农村癌症的科普教育比较匮乏,饮食结构也不太科学,再加上农村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检查意识都相对较差,有病也不愿意去医院,能忍就忍,没能及时查病因,很容易导致病情延误。”
四川省肿瘤医院省癌症防治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乔良指出,基层肿瘤防治工作“难”,还体现在癌症早诊早治服务能力不足上。首先,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癌症筛查技术大多以“师带徒”的方式获得,缺乏规范性、标准化和系统性;其次,面对大体量的常规诊治压力,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更多时间对每位病人做到“精查”。另外,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在部分癌症高发的地区,用的仍然是十几年前的设施设备,无法达到发现早期癌症的要求。
“农村居民去专业医院体检和治疗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都比较高,他们很少有人主动去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定期健康体检,而相较于城镇地区,肿瘤早筛工作在农村地区不够完善,也使得农村肿瘤的防治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赵辉说到。
提高农村肿瘤防治水平,需要多管齐下
山东大学癌症防控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晓杰介绍,近年来,我国主要推行的是癌症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的组织性筛查。自2005年起,我国通过中央财政支持了4 项国家级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例如,2005年开始的以上消化道癌防治为重点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7年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筛查早诊早治项目、2009年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乳腺癌、宫颈癌)、2012年启动的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肝癌五类高发癌症),覆盖地区、覆盖人群都在逐年增加。
在专家积极倡议下,2019年开始,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逐步推行。在患者就诊过程中,不同科室的接诊医生如果发现患者属于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且没有检查禁忌症,可以建议其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目前,上述重点高发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癌症防治目标,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现在距此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农村癌症防治工作是亟需补上的短板。
针对农村肿瘤防治工作,多位专家均提到,要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并且在癌症防治上给予患者一定的经济保障或倾斜。
顾晋教授、赵辉教授建议:
第一,要加强农村地区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宣讲和教育,让农村地区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意识到肿瘤早防早治的重要性;第二,要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肿瘤防治专业知识,做好癌症在基层医疗机构早发现、早治疗;第三,要重视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肿瘤早筛工作;第四,要在医保和商业保险方面加强对农村地区报销的倾斜,比如增加农村居民肿瘤筛查和治疗的报销比例,减少农村居民肿瘤防治的经济负担。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季加孚委员提案建议,聚焦区域间肿瘤诊疗协同发展,完善肿瘤诊疗质控体系,依托各区域医疗中心及省级肿瘤质控中心,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实现区域、城乡肿瘤诊疗质量的同质化目标。
乔友林表示,下一阶段除了要加大力度向基层推广早诊早治的临床技术规范化培训,更要鼓励早诊早筛技术手段更新迭代。
申兰兰是幸运的。当乔友林再次见到她时,她的女儿已定期参加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她的孙女注射了HPV疫苗。这一家五个女人,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与命运。
责编:乔靖芳
主编:田茹
校对:王卓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