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环球快看:机场大厅放置胖女雕塑:公共空间创作要减少不喜欢|时评

2023-01-19 19:55:57 来源:羊城派 分享到:

文/冯原

昨天,白云机场有客人吐槽称,广州白云机场大厅内有一个肥胖女人踩缝纫机的雕塑,很丑,看不懂这样的雕塑要表达什么意思……此事经媒体报道,引发网友争议。其后,提供这些雕塑的广州雕塑院也对此事作出了相关的回应。


(相关资料图)

有人问我怎么看这件事,我说了三点看法:第一,公众对公共空间的事务表达看法,这是好事;第二,机场和雕塑院对此事进行回应,是有责任肯担当的表现,也是好事;第三,这件雕塑是否好看,是否应该摆进机场这样的公共空间里,这个问题是重点,但并不容易解答。

首先让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想一想你平时路过的海珠广场(城市广场与机场大厅一样都是公共空间),广场上挤满了各色队伍,其中有人用高音量喇叭放声高歌,所造成的噪声简直难以形容,那些大声唱歌的人自己很享受,却不知道对他人造成了“声音侵犯”。

在机场大厅放一件雕塑和在城市广场上用喇叭制造巨大音量,在公共性上是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不同,区别就在于,大厅里的雕塑是专业的,广场上的喇叭却是群众性的。那好吧,再让我们来假设一下,有一个某某歌剧院的歌唱家,天天都到海珠广场上去放歌,他也是很专业的。好了,这就带来了与机场雕塑一样的问题,其一,你愿意听他唱吗(前提是不愿意听也要听)?其二,假若你不愿意听,你该怎么办,有没有一种合理的机制来解决这样的争端?

其实,上述的假设首先告诉我们,公共空间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因为公共性的事务具有不可回避的“强迫性”,无论是在公共空间里放置的雕塑、还是演唱歌曲,或是其他带有文艺色彩的表演等等,它们都会对公众施加影响力。不管这种影响是让人愉悦还是让人难受,而作为群体公众本身的鉴赏力又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不管作为个体的公众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公众都必须被“强迫性”地看或听。如此,公共空间的第二个特征就显现出来——既然从来就没有同等素质的公众群体,那么,当然也不可能产生让所有公众个体都喜欢的公共空间,所以,公共空间就应该具有最大的包容度,并尽可能减少矛盾和摩擦。

也就是说,公共空间不要去创造喜欢,而是要去减少不喜欢。进一步来说,放置在公共空间的视听产品(通常这些产品会被标上艺术作品的名义),理应是中性的,而不是太过于个性化的。

这样我们就能把开放的公共空间与封闭的专业空间的标准区别开来了。美术馆和音乐厅都是最典型的封闭的专业空间,无论是多么有个性的视觉作品和音乐创作,都可以在封闭的空间内展出上演,因为它们不会干扰专业空间之外的公共空间,喜欢高雅文艺的人们可以买票去欣赏,普通的民众也不会对美术馆或音乐厅内的高雅文艺表达不满。

因此,在公共空间里,不宜去突出表现艺术的个性,也不宜取悦某一部分公众,而是应该尽量减少干扰,并最大限度地去创造“宜人的尺度”,这就带来了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是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李妹妍

校对 | 谢志忠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